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层党建 >> 支部活动 >> 正文

党员团员下田插秧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学生工作部党支部创新“党建+劳动教育”模式

发布者:罗茜   审核:杨丽敏   发表时间:2025-04-18   来源:学生工作部党支部 浏览次数:

4月17日,学生工作部党支部全体党员和近百名学生团员深入大河坪村的田间,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躬耕力行 以劳创美”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将劳动教育课堂搬到稻香深处。活动创新融合农耕实践、党性锤炼与主题团日,在泥水与汗水中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脚下有泥:百人插秧方阵书写“稻田宣言”晨光初露,100余名师生党员赤脚踏入春水微凉的稻田。老农在秧田中现场教学,百名师生躬身入田,在6亩水田里种下将近1.2万株秧苗。泥浆溅满脸颊,汗水浸透衣背,但整齐的秧苗方阵如绿色五线谱般延伸,支部党员教师纷纷表示这比PPT上的党课更触动灵魂。“看似简单的抛秧,既要力度均匀,又要疏密有间,每一株秧苗都关乎秋天的收成。”环境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团员刘号敏感慨道。来自新疆阿克苏的萨伊丁第一次见到水田,第一次见到抛秧等南方农耕文化,“我从小到大只见过旱地,只见过种小麦,原来水稻是这样种的,一上午的劳动实践,让我深切体会到劳动的美丽,农耕文化的魅力。”尽管汗水浸透衣衫,泥水溅满全身,但稻田里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与整齐的秧苗队列,成为劳动最美的注脚。活动过程中,大河坪村的村干部还现场讲授了“稻穗微党课”,进行了农耕文化讲解,通过农具展示、节气知识普及等环节,让学生感悟中华农耕文明的智慧。

育人无声:泥土里长出思政新范式此次学生工作部党支部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与主题团日活动相结合,既是对“脚上有泥、心中有民”优良传统的传承,更是新时代党员锤炼作风的实践课堂,本次活动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将教学场地创新,将组织生活搬到田间地头,打造了“稻田里的党史馆”;二是育人链条延伸,通过建立“学生工作部党支部党员责任田”,建立“春种-夏管-秋收”的全周期实践体系;三是服务模式升级:形成“支部联村+党员联户”帮扶机制。学生工作部党支部与大河坪村建立了校地共建劳动教育基地,此外,还与大河坪村的归朴匠心研学基地建立了学校美育实践基地,让沾泥的裤腿成为党员标配,让稻穗的芬芳浸润育人初心。下一步,学生工作部党支部将持续推进党建+劳动教育相融合,赋能乡村振兴。